top of page
搜尋
  • 校長大人

孩子最佳的導師永遠都是父母(2)

談及語言,我們要分開生字和句子。孩子還年幼時,父母誤會以為孩子未能明白我們所說的話,而刻意簡化成 “BB 語”, 亦即是重叠語,例如飲奶奶、吃飯飯等,盡量用短及簡化的字與幼年的孩子溝通。其實這是不對的。


若要談及向腦皮層有相當的刺激的話,越完整及越多的剌激才是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在任何環境及場合都要用「完整句子」向孩子說話。


語言是一種抽象的事物,人被創造已存藏這種天賜機能去發展語言能力,我們就不用思索孩子能夠吸收和明白與否。


換句話說,基於向腦皮層有相當的刺激的原故,用完整的句子是必須的。最好的方法是在說話時加入相應的身體語言,增加觀感刺激。例如要說「媽媽要吃飯啦 ! 」,媽媽可用手指著自己說,並且做出相應「吃飯」的手勢。


越多適當相連性 (指相應的視覺和聽覺刺激) 的刺激就越好。


當涉及孩子真正開始學習語言時,我們要先集中「生字」,要有足夠的詞庫才有能力組合成句子,因此可按次序訓練孩子認識不同的生字。首先必定是物質性的名詞,因這較容易讓孩子看見。


做法很簡單,先將物件的名稱寫在紙上,要夠大和粗字體,然後貼在該物件上。可將家中的物件全貼上寫上該物件名稱的紙,然後每日分多次帶著孩子觀看及向他每次讀一次。不用每次重複。


過程亦不需過長時間;越短越快便足夠。即使孩子未能說出該物件的名稱也不要緊,因為腦部已經不斷吸收,只是語音方面仍未發展足夠。父母不必心急而急於期樣孩子對所學的有所回應,否則便又走落現今教育制度下的問題中。


最重要是視學習為遊戲,以遊戲為學習的心態去發展。


除家居物件性的名詞外,亦可隔一段短時間後提供其它物件的名詞,但字體必須夠大 (如用圖片展示物件,圖片必須夠大和鮮色) ,而重點是要孩子望見物件先,然後指向生字,再讀給孩子聽。


若展示了物件性的名詞一段時間後,可為孩子提供形容詞的詞庫、動詞的詞庫。做法跟名詞一樣。只要父母持續地去做,當孩子開始學會講話後,孩子就不難學會說出所見到或見過的字。


到這階段時,必須保持完整句子方式的溝通,並且多加身體語言和動作。除增加腦部刺激外,亦會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吸引力。

4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