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7, 2017
May 8, 2017
January 3, 2017
October 4, 2016
July 26, 2016
February 1, 2016
January 5, 2016
December 18, 2015
December 4, 2015
November 20, 2015
Recent Posts
值得推介
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影响 (二) 之 正碓角色的觀念
November 20, 2015
|
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影响 (二) 之 正碓角色的觀念
我們很多時都聽人說父母永遠是孩子最佳的老師,無論在時間和心力上,父母所能投放的總比學校的老師為多,而且孩子自出世後,他們所接觸和吸收的也都是父母所按排。因此,父母的確站在一個絕對的環境下,只要父母有相應的認知,便可為孩子提供優質的引導和培育。
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聽見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是要讓別人去教的,皆因種種的原因,例如沒有足夠的時間、孩子總是不聽話、自己沒有足夠的知識等等,而其中一個比較易出現的情况,就是父母缺乏耐性。
父母必定在某程度上認識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優點,而基於人性的原故,我們容易勾孩子的缺乏的回憶,而常常埋怨孩子總是這樣或那樣,而未能調節自己與孩子之間的相處之方法。
作為忠於教學的我們,在另一方面可以對孩子有更大的影响力,因為我們沒有任何「負面的回憶」和所謂「過去的經歷」影响我們,而孩子亦不熟識的我們 (不會似熟賣熟) ,而只要我們每當面對每一個新來的孩子拿著「正碓的原則而堅持」,改變的只會是孩子而不是我們。要調節自己而適應新環境的只有是孩子而不是我們。當然我們也要有技巧令孩子喜歡我們、令他們有安全感都是重要。否則孩子也不會接受我們。
為什麽我要先帶出這個前言?
因為我們必須先解決我們的最大的阻力,才可發揮到對孩子的影响力,而最大的阻力是「我們對孩子那種先入為主的感受和看法」。這亦是我們潛而默化地為孩子「定了形」的問題。即使很多父母也很努力地嘗試改變一吓自己對孩子的方式,但往往結果未如自己所想的時候,父母就容易產生無耐、情緒、消極的思維等。這一切都皆因我們太緊張孩子和愛孩子,而出現一種思想阻塞的情况。
為什麼那些真正愛護孩子的老師反而沒有這個問題?因他們是孩子的「老師」、「教練」而不是父母,而可以更有效地去「訓練」和「培育」孩子。教育家在沒有對個別孩子出現「負面的回憶」和所謂「過去的經歷」的優勢下,可以將焦點放在孩子上和原則上。相反地,父母就容易將孩子的反應和表現與父母自己的情緒和過去的回憶拉在一起。
因此,父母需要調校自己對孩子在生活上的角式扮演;在家庭輕鬆生活上,父母是孩子的父母,但對於培育孩子的成長部份,父母是孩子的「教練」。只有用「教練」的這個字眼才可區分出不同的角色,因為只有教練才會為運動員設計出長遠的訓練計劃、針對强項和弱點而施與解決方案。父母必須先擁有這種「教練」觀念,否則父母就很容易因孩子的事而心痛,誕生出吃力、妥協的行為和思念來。
家庭是「訓練」孩子最適當的場地。
父母是「訓練」孩子最適當的「教練」。
性格是孩子最適當的成長基石。
下一次會先分享母親的優點,而我們可以怎樣將之影响孩子。
(待續)
